1、白肌病白肌病呈地方性.区域性发生。以羔羊和青年羊剧烈运动后,突然死亡为特征。【发病机制】饲草和饮水中缺乏微量元素硒,引起硒缺乏症。【诊断要点】(1)平时饮食欲正常,唯有在剧烈运动后突然倒地,片刻后又站立采食。(2)可视黏膜苍白,心跳疾速,生长缓慢,日渐消瘦。(3)正在采食和奔跑时突然死亡。【防治方案】(1)0.1%亚硒酸钠注射液1毫升、0.25%奴佛卡因1毫升、维生素E 2毫克混合,1次肌内注射,隔日再重注1次。【专家提示】(1)在易发病地区(缺晒深山区,水土流失严重的缺硒地区),给怀孕后期母羊肌内注射0.1%亚硒酸钠2毫升,毎月注射1次。(2)给羊补饲苜蓿和紫云英的青草或干草,可以预防本病发生。
2、初生羔羊败血症初生羔羊败血症多发生于5~6日龄的羔羊,以体溫升高至41℃以上和诸黏膜出血为特征。【发病机制】羔羊出生地面有污秽腐敗物及致病细菌感染羔羊脐带,引起羔羊全身性感染,出现菌血症。【诊断要点】(1)出生后几天羔羊一切正常,而后突然出现体温升高,呼吸迫促、心跳疾速,很难辨别出两个心音。(2)全身肌肉松弛,可视黏膜暗红。(3)临死时,鼻孔流血。【防治方案】(1)首先对脐带进行彻底消毒。(2)30%安乃近注射液1~2滴,滴入鼻孔。(3)青霉素20万单位、链霉素20万单位、注射用水3毫升,1次皮下注射,1 天2次,连用3天。3、初生羔羊低血糖症初生羔羊2~3天内,表现体质虚弱,不能站立,甚至头颈也不能抬举。【发病机制】(1)母源性:由于母羊孕期营养不良,多胎怀孕,胎儿虚弱所致。(2)分晚不顺利,难产,产程过长引起羔羊元气大伤,衰弱所致。【诊断要点】(1)出生后羔羊表现衰弱,无精神,体温偏低,走动无力,东倒西歪,无哺乳动作,全身寒战。(2) 口色干燥,缺乏津液,耳尖、鼻端.四肢凉感。【防治方案】(1)立即用25%葡萄糖每次20毫升,1次灌服。(2)党参10克,附子10克,桂枝1克,煎汁100毫升,毎次5毫升,1次灌 服,每天1次,连服3天 4、初生羔羊假死羔羊落地后没有出现鸣叫和呼吸,肋部不出现扇动,但心脏仍有搏动,为假死现象。若能及时采取人工呼吸措施,可起死回生。【发病机制】(1)羔羊出生后没有及时清除口鼻黏液,致使呼吸受阻。(2)分娩时外界气温过髙(37℃以上)。不能形成温差以冷刺激兴奋呼吸中枢作用。(3)因难产和产程过长,引起羔羊元气大伤,无鸣叫和呼吸能力。【诊断要点】(1)虽然不见呼吸动作,但羔羊口腔黏膜粉红,有光泽。(2)用手触摸心脏部位,有跳动感觉。【防治方案】立即用毛巾拭去鼻口控黏液,一只手抓握住羔羊双后肢,倒例立提起,头向下垂,另一只手拍打羔羊背部2~3下,随后平放地上,轻拍胸,2~3 下即可唤起呼吸动作。
5、初生羔羊消化不良出生周龄内羔羊突然表现消化紊乱,以腹泻衰弱,停止哺乳为特征。【发病机制】外界气温低,羔羊受寒冷刺激过久,引起体能过度消耗,胃肠消化能力下降,食欲下降。【诊断要点】(1)畏寒,身体蜷缩,卧而懒动,拉黏稠淡绿色粪便,污染尾下周围。(2)严重时呼吸加快,出现脱水症状,皮肤失去弹性。(3)口腔苍白干燥,衰弱,卧地不起。【防治方案】(1)生姜10克、红糖20克,煎熬成汁,100毫升每次灌服10毫升,毎天2 次,连服2天。(2)茶叶、红糖共熬成汁100毫升,毎次灌服10毫升,毎天2次,连服2天。 6、癫痫羔羊癲痫是突然发生的脑神经官能症,以短时间大脑功能异常、周期性发作为特征。【发病机制】(1)分挽时羔羊颅腔受到损伤和压迫,致使脑血管功能失常,出现阵发性脑血管痉挛。(2)羔羊头部受寒冷刺激,引起脑部供血不足。(3)髙热性疾病引起的阵发性神经功能紊乱。【诊断要点】(1)平时羊饮食欲正常,呈周期性、不定时倒地痉挛。(2)犯病时突然鸣叫倒地,牙关紧闭,口吐白沫,瞳孔散大,眼睑抽搐,头向后仰,可视黏膜呈青紫色,大小便失禁,毎次发作时间持续10~20分钟。【防治方案】(1)对髙热引起的阵发性抽搐可用0.3%安乃近滴鼻。(2)地西泮注射液(安定针)按毎千克体重0.3毫克1次肌内注射。(3)丙戊酸钠片(毎片含200毫克)按每千克体重15毫克1次内服,毎天3次,连服1周即可。
7、羔羊便秘羔羊出生后,36小时未见排出胎粪,为羔羊胎粪停滞,应采取治疗措施,否則会危及生命。【发病机制】先天不足,出生后没有及时吃到初乳(初乳具有剌激胃肠蠕动和分泌作用,可促进胎粪及时排出).致使胎粪停滞,就有可能发生便秘,另外,产羔时外界气温过髙,空气干燥,羔羊体内水分蒸发量大,也能引起羔羊体内缺水而引起胎粪停滞。【诊断要点】(1)羔羊不安,时做排粪姿势.拱背努责,举尾,后躯下蹲,发出痛苦吭声或叫声。(2)有时急起急卧,表现腹痛状,哺乳不欢,口腔干燥,眼结膜充血。【防治方案】(1)用双氧水20毫升,1次灌入直肠内。(2)氨甲酰素1~2滴,滴入鼻孔。(3)巴豆1个(巴豆去壳)、麩皮10克,放入铜勺中炒至焦黑后,研碎,1次灌服。 8、羔羊肠痉挛羔羊肠痉挛是羔羊常见病,尤其是哺乳羔羊,以剧烈腹痛为特征。【发病机制】在炎热暑天中午,羔羊在极口渴的情况下,猛饮低温井水后而致副交感神经兴奋,引起胃肠功能紊乱,出现突发性胃肠痉挛。【诊断要点】(1)精神不安,时而鸣叫,时而跳跃,有时头、前肢、前半身举起像直立样,兴奋不安,或低头转圏,或用后肢猛烈蹬下腹部。(2)细听羔羊腹壁,可听到肠蠕动强烈、连续不断的流水音。【防治方案】(1)30%安乃近3毫升,1次肌内注射。(2)0.5%硫酸阿托品1毫升,滴鼻孔内。(3)复方樟脑酊1毫升,1次内服。 9、羔羊肺炎羔羊肺炎多发于半月龄至2月龄的羔羊,呈流行性,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。病原为肺炎双球菌,以肺和胸膜同时发炎为特征。【发病机制】多在天气忽冷忽热情况下突然发病,经呼吸道感染,接触传播。风寒感冒是诱发本病的根源。【诊断要点】(1)主要发生于产后数周的羔羊,尤其体质差的小羊。(2)体温升高至41~42℃,精神沉郁,连声咳嗽,颈部肌肉抽搐。(3)口腔黏膜充血,呼吸加快,流脓性带血鼻涕。(4)个别羔羊会出现腹泻,急性者1~2天即死亡,慢性者半月才能耐过。(5)剖检见整个肺部充血发炎,胸腔有红色积液,肝.肺肿大,心外膜、胸膜有纤维性沉着物。【防治方案】(1)发现可疑病例,立即进行隔离,防止传播。(2)青霉素20万单位,注射用水3毫升,1次肌内注射,毎天3次,连用3天(3)氢化可的松2毫升,异丙嗪0.1毫升,1次肌内注射,(4)为了降温,可用30%安乃近针剂滴鼻,每次滴0.1毫升。 10、羔羊痢羔羊痢是以大肠杆菌为主,由多种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并发症,是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。以剧烈性腹泻.粪便带血.迅速脱水为特征。【流行特点】(1)本病多在每年立春前后流行,气候多变,营养不良,圈舍潮湿,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。(2)呈地区性流行,3月龄以前的羔羊发病最多。(3)病羊排泄物和有病原的陈旧羊产房是传染源,经消化道传染。【诊断要点】本病可分为两个类型。(1)败血型:多见于生后5日内的羔羊,表现体温升髙至41~42℃,呼吸浅表,口吐白沬,四肢关节肿大,行走困难,卧地后头向后仰,可视黏膜有出血点,眼睑水肿。(2)胃肠型:多见于6~8周龄的羔羊,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~41℃,精神沉郁,眼结膜充血,水样腹泻,拉灰白色恶臭稀便,肛门失禁,双后肢被粪便污染。【防治方案】(1)针对羔羊痢,首选产品羊速清,连用2-3天。(2)对于已经出现水样腹泻的羊,在使用羊速清的同时,配合益生菌进行饲喂,调节肠道菌群平衡,有效缓解水样腹泻。【预防方案】(1)每年春季应补饲干草,防止捕青---抢食刚萌发的草芽。(2)每年春秋注射羊五联菌苗。对病羊所污染的场地、用具等彻底消毒。【专家提示】对羔羊痢千万不要用痢特灵内服,因剂量不易掌握,常因内服过量而引起中毒死亡。 11、羔羊水中毒羔羊水中毒是羔羊在饥饿情况下,反复饮水引起的水血症。【发病机制】羔羊在盛夏、酷暑季节,因饥饿又找不到充饥的食物,加之气温过髙,出现空腹反复饮水过多,经胃肠吸收后进入血液中,引起血液渗透压下降,血细胞崩解,血红素从肾中析出,进入尿中,出现血尿。【诊断要点】(1)可视黏膜苍白,精神高度抑郁,腹部膨大,触诊腹部发出金属性流水音。(2)全身肌肉抽搐,站立不稳,呼吸加速。(3)排尿量增多,尿淡红色。【防治方案】(1)立即限制饮水。(2)地塞米松注射液4毫克,1次肌内注射。(3)内服葡萄糖粉5克、食盐1克,加水100毫升,1次灌服,1天2次,连服 2天。 12、羔羊先天不足症羔羊先天不足症表现为羔羊出生后精神不欢,站立困难,全身软弱,甚至有颜面神经麻痹,口歪眼斜等现象。【发病机制】(1)母羊孕期营养不良,缺乏能量和蛋白饲料,磷、钙不平衡,引起胎儿先天性营养不良。(2)母羊产前患髙热性疾病,引起胎儿维生素缺乏症。(3)母羊在孕期补饲棉子饼过多,喂饲时间过长,引起胎儿在子宫内就出现棉子饼中毒,如眼球发育不良,甚至萎缩。【诊断要点】(1)羔羊极度瘦弱,四肢软弱无力,阵发性全身寒战。(2)羔羊头歪向一侧,舌头露出口外,不能缩入口腔。(3)个别关节肿大,行走摇摆,哺乳不欢,胎粪排泄推迟。【防治方案】(1)孕羊禁止饲喂棉子饼,尤其孕后期。(2)维丁胶钙1亳升、复合维生素脑1毫升、0.1%亚硒酸钠0.3毫升.1次肌内注射,隔2天再注射1次。(3)党参、白术、云苓、甘草各15克,煎汁100毫升,毎次内服20毫升,1天 2次,连服3天, 13、佝偻病佝偻病多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羔羊,饮食欲正常,唯有弓背,四肢软弱,尤其前肢弯曲,难以支持体躯。【发病机制】(1)饲养管理不良,圈舍阴冷潮湿。(2)哺乳期乳汁不足,断奶过早,引起营养不良,缺乏磷.钙 【诊断要点】(1)骨骼发育不良,关节变形,筋腱松弛,前肢呈O形或“X”形,严重时前肢跪行。(2)颜面浮肿,眼结膜充血,眼周围有分泌物。【防治方案】(1)肌内注射维丁胶钙,毎次注射1毫升,隔1日重注I次,连续注射1周。(2)内服鱼肝油,每次5毫升,毎天1次,连服3天。(3)让羔羊多在阳光下活动。
14、脐孔炎脐孔炎是羔羊的常见病,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,往往可引起全身感染而危及生命。以脐部肿大,流毒水为特征。【发病机制】(1)羔羊出生后没有及时消毒脐带,被化脓菌污染。(2)羔羊在脐孔尚未愈合前,被粪水污染。(3)脐孔口被蚊蝇叮咬后感染。本病若不及时治疗,会引起腹膜炎,甚至出现脓毒败血症。【诊断要点】(1)脐口肿大下垂,有分泌物,并有滴血现象。(2)用手挤压时会流出脓液,局部充血发红。(3)脐门出现肉芽增生和赘生物,久不愈合。【防治方案】(1)首先清洗脐孔,扩创排脓,用0.1%髙锰酸钾水和双氧水反复冲洗。(2)若有肉芽增生,可用硝酸银棒涂抹,然后用红霉素软膏涂擦。(3)为了防止羔羊因局部痛痒而啃咬脐部,可用绷带包扎。